中国传媒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博参考书真题经验分数线

来源: 哔哩哔哩2023-08-16 20:18:51
  

(1)有些院校内部信息,官方是不会公布的,比如材料审核标准,复试面试评分标准,论文要求,教育背景等。

(2)不管是博士考试还是申请考核制,论文都是硬实力。所以有读博意向的硕士期间一定要不遗余力发论文,多出科研成果。最好是提前两年就开始准备。

(3)名校博导名额紧张,基本都是1-2个。每年报考前导师基本已经预定好了人选,联系比较晚的需要排队等,再等1年2年甚至3年。所以有志读博的一定要要做规划。


(资料图片)

(4)博士报考,考试成绩的决定性并不是很大,综合实力+院校资源关系,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5)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实行“申请-考核”制,申请资料撰写(学术简历+研究计划+其他资料)很重要,之后才能联系导师“套瓷”,还有就是命题规律和侧重点,这些都是育明辅导内容。

招生目录

推荐参考书目

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常绍民等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

3.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

5.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王一川主编:《西方文论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8.[法]德布雷:《普通媒介学教程》,陈卫星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考试内容

1.文明史:人类文明发展、文明交流中的重大问题;

2.人文社科方法论:人文社科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

3.人文社科学术史:人文社科领域的重要学术问题、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等。

试题类型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

我校2024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20人左右,分两批招生。第一批招生计划为130人左右,包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专业为文学门类(不含编辑出版学及海南国际学院相关招生专业)和工学门类相关专业,具体招生专业及博导信息详见《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第一批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第二批招生计划为90人左右,包含各类专项计划

初试考试安排

初试为笔试,采用机考方式进行,重点考查考生攻读博士学位所需的学科基础、综合素养和学术潜质。第一批招生专业的初试科目如下表所示。

专业

初试科目

考试时长

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

《学术写作》

180分钟

《人文社科综合》

180分钟

初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环节。对于绿色通道考生,其初试合格线最多可降低15%。

各科目的考试大纲详见《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及复试笔试科目考试大纲》。

初试时间初步定为2023年10月下旬,具体时间见中传研招网后续通知。

如遇不可抗因素,我校将会对初试时间及方式等做适当调整,调整方案将提前在中传研招网公布。

初试详细安排、初试合格线发布、考生初试成绩查询等,详见中传研招网届时相关通知。

复试

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复试以面试为主,采用学术答辩及交流问答等形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学术能力、创新潜质、综合素质、外语应用能力等进行考查。

申请材料提交

考生在报名时须同时提交个人基本信息、代表作、贡献度和主观评价等方面的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须通过报名系统提交,不可通过其他途径提交。

申请材料清单(模板详见报名系统,以下清单若与报名系统要求有出入,则以报名系统要求为准)如下:

1.基本信息

(1)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

(2)学籍学位证明材料。

报名前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人员须提交硕士学位证书或者博士学位证书扫描件,在国(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报告扫描件。

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交学生证扫描件或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电子版,录取当年入学前可获得国(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近期开具的在读证明或成绩单扫描件。

同等学力考生提交学士学位证书扫描件。

(3)硕士课程成绩单。

(4)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交开题报告)。

(5)本科毕业论文全文。

(6)外国语水平证书。

(7)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计划书。

(8)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

(9)诚信考试承诺书。

2.代表作

近5年内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最多提交3项能反映本人最高学术水平的代表性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学术著作、高水平教材、文艺新闻出版作品、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或国际专利,以及其他具有较大学术和社会影响的高水平科研、创作成果等,须按重要程度排序)。

3.贡献度

(1)各类荣誉奖项

(2)各类科研、创作或学科竞赛获奖。

(3)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4)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的研究报告或咨询报告等。

(5)其他能证明自身社会贡献度方面的材料。

4.主观评价

(1)申请信(含报考原因、自我评价等内容)。

(2)专家推荐信(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书面推荐意见)。

5.其他

其他能证明本人学业水平、学术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材料。

另外,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须提供满足报考条件所需的证明材料,详见“三、报考条件,(三),3”。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提交《报考202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

(三)资格审核及材料评议

各培养单位资格审核小组依据报考条件的要求,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视为资格审核不通过,不予准考。

各培养单位材料评议小组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对其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给出材料评议成绩。材料评议成绩合格的考生可进入初试环节(工学门类各专业可直接进入复试环节)。

绿色通道:考生如取得突出的学术成果,且材料评议成绩为“优秀”,则由学校统一组织专家组进行考评,考评通过者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后,可进入绿色通道。对于进入绿色通道的考生,其初试合格线可适当降低(对于工学门类各专业考生,可适当降低其复试环节的笔试合格线)。

考试大纲

《学术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本科目要求考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根据给定材料提炼相关学术命题,并结合学术发展史进行辨析和论述。重点考查学术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考核要点

1.学术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立意诚正深刻,概念运用准确,逻辑结构清晰完整,富有学术探索精神等;

2.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符合学术写作规范。

三、考试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3.写作具体要求:(1)标题:不超过 30 字;(2)摘要:不超过 300 字;(3)关键词:3-5 个;(4)正文:不少于 3000 字,至少应设置到二级标题。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机考;2.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