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已经回天乏术了

来源: 李博世财经2023-08-04 20:32:14
  

政治强人,却又回天乏术——透过印度制造业困境看莫迪

我们先看看印度制造业崛起的困境

2014年莫迪刚上台时,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是15%,到了2022年,制造业占GDP比重是14%,经过八年的发展,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是莫迪本人的思路问题。

制造业崛起是有一定路径的,从产业环节上说,都是先做代工,掌握制造技术,然后向原材料、设备和品牌进军,即使是品牌也有高低端之分,通常先做中低端,打开了市场后,再冲击高端。

从工业门类上说,通常是先发展轻工业,尤其是纺织,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向纺织上游进攻。

纺织的上游其实是重工业,包括印染、材料、机械制造等等,拿下了这部分重工业后,再慢慢发展半导体等精密工业。

整个东亚的崛起,都符合这两条路径,但莫迪并不打算走这两条路,他提出了一个:跨越式发展。

就是跳过中低端,直接做高端,跳过轻重工业,直接发展精密工业。

其实这不能怪莫迪,因为东亚的路径尽管被验证过,但有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太长

我们看看日韩、中国大陆以及中国台湾制造业的崛起,时间都长达数十年,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里,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比如,你能保证下一任的政策不变吗?

东亚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很多程度上是中央集权政体在发挥作用,莫迪尽管在上台后不断进行集权,但印度终究不是中央集权,很难保证后继者的政策连贯性。

如果从个人角度出发,就算能成功,数十年后的功劳与今天的领导者又能有多大关系,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所以不如试试跨越式发展,万一成功了呢。

但工业就是工业,自其发展规律,为什么轻工业是工业化的起点?

重工业和精密工业都是资金和技术双密集型行业,以半导体为例,投入动则数百亿,还不一定能盈利,比如著名的京东方,政府前前后后补贴了一千多亿,才让其在竞争激烈的显示器市场活了下来。

光是京东方所拿的补贴,就已经超过了印度的百亿美元补贴计划总额。

而轻工业需要的资本很少,几个人,一个家庭作坊就可以开干,并且所需的技术也不高,很适合进行资本和技术的原始积累。

无视规律,强行跳过轻重工业,就会被规律所惩罚。

以富士康这次退出的项目为例,其合资伙伴维丹塔(占股50%)的老板阿加瓦尔总资产不过30亿美元,主营生意是采矿,就算把全副身家投进去,也不足以开展这个项目。

用师爷的话说,步子迈大了,咔!容易扯着蛋。

把视野再放大一点,印度制造业崛起的困境,其实是印度对于当前国际秩序的踌躇不前所导致的。

由于当前的国际秩序很多程度上依然是西方主导,如果一国要实现崛起,某种程度上说,就必须改造自身,高情商说法是融入国际社会,低情商说法是给西方打工。

就以制造业为例,你想吸引人家的产业链过来,可不仅仅是给一些优惠政策就可以了。

要知道,优惠政策满世界都是,根本就没什么稀罕的,即使是经济特区,也没有特别之处,印度早在2015年,就建立了200多个经济特区,但绝大多数都没有吸引到什么投资。

为什么呢?

资本是厌恶风险的,它来你这里投资,必须有较大的可能性得到利润,那怎么保证它的利益呢?

比如,当西方企业和A国产生纠纷时,如果A国的司法体系是非西式的,裁决很可能就对西方企业不利,西方企业就认为这样很难保证它的利益,投资信心就不高;

反之,如果A国的司法体系是西方式的(比如香港),裁决时,西方企业的利益就有较大可能得到保证,投资信心就高。

你想让西方大举投资你,首先得对自身体制进行大规模改造,按照西方的标准和价值观,采用西方的司法、传媒等体制,这是个浩大的工程。

以中国改革开放为例,实际上重点并不是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而是对中国自身的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造(如经济特权和特别行政区),还对司法、媒体、金融、教育等行业进行了深度改革,让中国日益变得西方化。

正是西方化改造,才使西方资本有了大举投资中国的信心。

既然有中国成功先例在前,那印度干嘛不效仿呢?

因为这种西方化改造的风险很大,会培养庞大的亲西方利益集团,可能成为西方的附庸。

今天中国的司法、媒体、金融、教育等领域,白左到何种程度,相信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改造到香港那种地步,看上去的确是“法治”了,却也彻底丧失了司法主权。

而这恰恰是印度所不能接受的,莫迪和人民党的底线很明确,你来投资可以,要我改造没门,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莫迪的做法未必就是错,毕竟全面西化的风险可能难以把控,印度本来就散装,全盘西化后所带来的冲击很可能导致国家解体,必须谨慎行事。

不过这样一来,印度所得到的西方体系(注意是体系,包括日韩台)的投资,尤其是制造业产业链的投资,就必然是零零散散的,而不是大规模的,很难真正发展起来。

制造业不是那么容易发展的。我们今天发展到现在,都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这些代价可能要花较长的时间去疗伤,外界只看见了我们的成功一面,却没看见我们付出的一面。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鼓吹印度是下一个中国,实在是不切实际。

印度的潜力肯定毋庸置疑。但是很明显,潜力短时间内无法转化为实力,其实印度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发展经济,而是把国家基础问题解决掉。

别看我国建国时是一穷二白的,其实我们的国家基础,通过历朝历代不断接力,已经把地基打好了。

印度想发展制造业的心能够理解,但是经济和政治是不可能分开的。要搞好经济,还是得先搞好本土政治改革。

苏联解体已经证明了,不搞书同文车同轨,反过来鼓励地方自治的结果就是,最后国家碎了一地。

印度在搞经济之前,还必须完成秦始皇的事情,才能把潜力真正发挥出来,否则永远只是潜力,越是基础的事情,就越是重要,越是无法跳过。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