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青岛市建筑业总产值目标4500亿元

来源: 凤凰网2023-08-26 07:17:36
  

2022年青岛市完成建筑业产值3580.2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增加值1250.6亿元,占GDP总量8.4%,对全市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日前,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16部门联合印发了《青岛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到202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目标4500亿元,全市300亿级建筑集团将突破5家,100亿级将突破12家,特级(综合)资质企业将达到20家。


(资料图)

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行动方案》中提到了建筑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建立,碳减排扎实推进,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60%以上,建设超低能耗建筑30万平方米,创建绿色生态城区(镇)7个,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280万平方米,实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400万平方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

《行动方案》还提出,要总结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经验,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建立绿色城市建设发展指标体系,发布实施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全市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83%的节能设计标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建设近零能耗建筑及低碳、零碳建筑。此外,还将从推广绿色建材,推动既有建筑能效水平提升,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入手推动双碳目标落地落实。

智能建造的新应用场景

智能建造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这其中,“智能建造”是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先进建造技术融合的一种新型建造方式,通过工程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节材省工、节能减碳的目标。

据悉,2022年11月,住建部将24个城市列为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青岛位列其中,成为全省惟一入选的试点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建筑业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大规模投资拉动发展,要改变生产方式粗放、劳动效率不高、能源资源消耗大的局面,发展智能建造将推动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中提到,青岛市将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建成智能化工厂20个,创建智能建造示范项目100个,打造5个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为推动这一目标实现,青岛市立足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相继印发了《关于印发推动智能建造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开展了智能建造试点、BIM技术应用等工作,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强智慧化工地建设和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推进智能建造产业发展,并积累了一定经验。

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过程中,青岛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标准体系和人才队伍、专家智库建设为保障,积极赋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以“试点示范”开拓智能建造的“青岛路径”。

近年来,青岛还先后入选山东首个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新城建试点城市等,在2022数字城市百强榜中位列第七名,为青岛搭建智能建造应用场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转型

青岛是一座产业型城市,有较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同时拥有良好的建筑产业发展基础。《行动方案》对于建筑的制造业、产业化路径也提出了要打造3个国家级装配式产业化基地,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50%以上的要求。

据住建部数据,上半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约25%,总面积累计约24亿平方米。青岛市装配式建筑总面积超过3600万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装配式建筑经过数十年发展,在全球建筑市场已进入相对成熟、完善的阶段。资料显示,装配式建筑在美国占比达35%,在中国香港的商业建筑中占比达60%,在地震多发的日本,住宅和高层中也有50%和85%的产品选用装配式施工。相比之下,国内的装配式建筑虽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仍有不小差距。

青岛市在装配式建筑赛道上起步较早。2017年11月,青岛就入选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近年来,天一新能被动房产业园、英良石材产业园等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纷纷已经在莱西市夏格庄镇悄然形成百亿级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在具体项目上,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李沧区衡阳路5号的中建科技衡阳路政策性住房等项目已经广泛使用。

由“工地”向“工厂”迭代,让每一块标准化的工业化产品取代工地上现场浇筑的非标产品,以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产业化”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青岛市推动建筑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