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荒年太多,58年向前推16年,就是电影《1942》描述的那样:大旱灾下的1942年。河南饿死300万。电影《1942》根据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时值1942年,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燎原之火,生灵涂炭,天灾人祸,哀鸿遍野。当军事家和政治家的目光聚焦在一城一郭的征伐劫掠之时,几乎鲜少有人注意到古老的中原河南正爆发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旱灾。
(相关资料图)
剧照
影片的主角老东家(张国立 饰),狡猾、市侩,典型的封建地主,可即便如此也无法对抗这史无前例的灾难,他被迫逃荒,亲眼见证着儿子、儿媳、老伴等亲人的种种死状。他的遭遇是三百万灾民的缩影,面对这群人的苦难,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蒋委员长(陈道明 饰),还是深入民间报道灾难真相的美国记者白修德(阿德里安•布劳迪 Adrien Brody 饰),以及海内外的每一个人,如何能从这眼前的人间炼狱之景侧目。绝望无止的逃生坎途,中华民族多舛命运的苦难一斑……
在主线中,人民正在经历一场饥荒灾难,在逃亡和绝望中生存,有人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将自己的女儿老婆卖给别人,就只为了一口粮食。也有人坚持着自己的气节不为所动,但是那个年代,活下去就是所有人的信仰。
剧照
河南大旱,百姓民不聊生,逃荒路上多灾多难,正可谓是人不人鬼不鬼!李培基为了赎人,要兑现300万粮食给蒋鼎山,旁人多兑50万,除一句埋怨外,岔开话题,逃荒之前为了几升小米也不会出卖自己的花枝与为了两块饼干的花枝,还有念过书的星星。生死不离的猫,杀了给嫂子,不忍饥饿,也要喝猫汤的星星,吃向难看的蒋鼎山,贪污落网的路人甲乙丙丁,官方统计与实际情况,豫北豫南是灾区,丑陋嘴角的当地政府,麻木不仁的兵,感慨的美国记者,卖妻儿,一个人就几升米,还有那一句死了好,死了少受罪,哪一个情节不会让人潸然泪下……
电影《1942》是一部以真实而残酷的方式描绘了二战时期的苦难和人性挣扎的作品。该片通过细腻的叙事和出色的表演,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残酷现实和人们在其中所面临的困境。
该片以二战期间的中国为背景,展现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残酷迫害和摧残。电影以一个小村庄为中心,通过描绘村民们的生活和遭遇,展现了战争给普通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困境。
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村庄的居民们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离失所。他们不仅要面对战争的摧残,还要应对饥饿、疾病和无尽的痛苦。电影通过真实而细腻的镜头,将这些苦难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无助和绝望,以及他们为了生存而做出的艰难抉择。
剧照
除了展现战争带来的苦难,电影还通过人物的命运和选择,揭示了人性的挣扎。在战争的环境中,人们被迫面临道德和伦理的选择。他们需要在生存与良知之间做出抉择,这种挣扎使得他们的内心备受煎熬。观众们可以在电影中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有的选择了牺牲自己来保护他人,有的选择了为了生存而背叛自己的原则。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电影更加真实和深刻,触动了观众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1942》的成功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更是一部通过战争来探讨人性的作品。它通过真实而残酷的描绘,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人性的挣扎。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深意,每一个角色都饱含了情感。观众们在观影过程中会被电影所引发的思考所震撼,对战争和人性的认识也将因此而深化。
电影《1942》通过真实而残酷的描绘,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人性的挣扎。它不仅仅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更是一部通过战争来探讨人性的作品。观众们在观影过程中会被电影所引发的思考所震撼,对战争和人性的认识也将因此而深化。这部电影的成功在于它通过真实而深刻的描绘,使观众们在情感上得到了触动!
然而这部影片表现题材显得太过沉重,与现代的和平年代格格不入,这可能也是各大平台下架电影的主要原因吧,但却是我们应该正视的历史存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经历和阵痛,作为新时代的人,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一切。
正如片尾的那句旁白:“这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又写它,图个啥?”虽然我不知道导演拍这个片子到底是图什么,但我们可以扪着良心问自己,这部片子是不是给我们还原了一段还算比较客观真实的、不为广大青年们所知道的、抹不去的历史。
历史是人们共同的记忆,而维系一个民族情感和关系的纽带就是共同的记忆。中国人口多,中国人喜欢反复研究历史,这也没什么不好,好歹让人们能忆苦思甜,或是更团结。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