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有色网消息,近日内蒙古包头地区高耗能企业被限电一周。
6月27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国内电池负极材料人造石墨龙头杉杉股份方面了解到,公司位于内蒙古包头负极一体化基地的产能未受限电影响,目前仍然按照计划生产。
【资料图】
据杉杉股份此前介绍,2022年,公司内蒙古包头一体化基地二期顺利达产,二期产能中包括石墨化产能5.2万吨、负极材料产能6万吨,加上一期的4万吨负极材料产能,共建成1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
同时,杉杉股份也表示,2022年公司石墨化产能自给率同比有所提升。公司持续改进石墨化工艺,通过提升单炉装料量、预石墨化、增加“泳道炉”等工艺升级,降低石墨化加工单吨能耗,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盈利能力。
一直以来,被视作低碳转型“牛鼻子”的锂电池,却因为电池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生产环节中的高耗能,受到业内外关注。
据了解,目前主流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产品为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在动力电池及高端消费类电池领域以人造石墨为主。其中,石墨化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的关键工序,是将热力学不稳定的碳原子向石墨晶体结构有序转化的过程。
具体而言,针状焦、石油焦、沥青焦等原料在一定温度下(2300—3000 ℃)煅烧,再经粉碎、分级、高温石墨化。在应用上,这道工序影响负极材料的克容量、首效、压实密度、一致性以及颗粒形状,进而影响电池性能。曾有业内人士指出,“负极材料做得好不好,石墨化见真章。”
然而,石墨化属于高能耗工艺。通常1吨石墨化产能需耗费1.2-1.4万度电,其成本占电池负极材料成本约50%—60%,成本主要是电费。
平安证券报告显示,由于石墨化加工工艺过程包括清炉、装炉、通电、冷却、卸炉等步骤,单次生产周期一般在15—30天,其中通电时间一般2—3天,而冷却过程花费时间较长。通电环节对产品良率和电耗水平有较大影响。
此前负极材料生产商通常会将石墨化过程委托生产,近年来随着降本的需要,杉杉股份、璞泰来等负极龙头企业实现石墨化产能自给的一体化生产成为趋势。
在国内,石墨化产能多分布在电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如内蒙古自治区、四川、山西、云南等。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电价优势最为显著,已成为国内负极石墨化产能重要产地,约占全国总产能46%。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内从事石墨化生产的厂商除了杉杉股份,还有内蒙古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三信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大盛石墨有限公司、内蒙古蒙集新碳材、内蒙古欣源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恒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鹰翔碳素有限公司等。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包头对高能耗企业的限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未来面对市场和政策环境不断趋紧的节能降耗要求,石墨化生产厂商该如何应对?在业内人士看来,改进生产工艺是企业的必由之路。
据内蒙古欣源股份总经理助理薄文杰此前介绍,按照加热方法不同,石墨化主要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生产工艺。其中,艾奇逊炉为目前主流的加工方式,属间歇式加工,在已经可量产的加工方式中,艾奇逊炉是能兼顾产品稳定性和产量的一种。
主流的艾奇逊炉
主流的艾奇逊炉
另一种间歇式加工为厢式炉加工,该方式的炉内空间使用效率高,在降能耗上相对于艾奇逊炉有更加优异的表现,但在出品质量不如艾奇逊炉稳定。
厢式炉加工
“区别于以上的间歇式工艺,连续式石墨化炉加工则在能耗、质量上都有不俗的表现,但该工艺需实现连续石墨化升温至2800摄氏度以上,且生产过程密闭,杂质气化易使炉内压力过高,量产工艺仍需突破。”薄文杰说。
连续式石墨化炉
财华社此前的报告显示,目前具有石墨化产能的各大负极材料企业中,杉杉股份、璞泰来、翔丰华、凯金能源、尚太科技都是以艾奇逊炉为主,拥有厢式炉加工工艺。已经尝试采用连续石墨化炉加工的则有贝特瑞、山河智能等。
财华社同时指出,相比传统石墨化艾奇逊炉加工工艺,箱式法和连续法工艺的单位电耗分别降20%—30%、40%—50%。同时,箱式法和连续法单日产出是传统艾奇逊炉工艺的2倍和5—6倍。
内蒙古欣源股份总经理助理薄文杰也指出,未来连续石墨化工艺对于降本提质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尽管目前难以批量使用,仍是各大厂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